回家的随笔

时间:2024-08-20 09:58:06
回家的随笔

回家的随笔

回家的随笔1

今天我休息,一大早就去超市买了菜,准备回家看看。

从市里一路骑行回去,估计要40分钟,好在路很宽敞,一路哼着小曲,高高兴兴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以前我是很少回去的,当天去当天回,感觉很累,况且一路骑行腰也痛的难受,所以就偷懒不回。有一次我妈生病住院,她和邻床阿姨聊天时我发现她言语中尽显孤独。后来,我就决定如无其他事情,就常回家看看,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个星期休一天,平时上班忙也没时间收拾屋子,脏衣服更是堆的乱七八糟,所以想归想,家还是没有按时回。

爸妈年龄大了,带孩子之余他们还做点小生意,虽然辛苦,但还是乐此不疲,上次回去,看到他们又消瘦了许多,我妈身体不好,几乎每年都住院一次,再加上劳累,所以人就更瘦了。妈妈今年65岁了,如果按90岁算,还有25年,每个星期回去一次,一个月也就是4次,一年就是48次,25年1200次,如果中间再有七七八八的事,那就更少了。我们总以为陪伴父母的时间还很长,可细算下来却发现少的可怜,回去一次,少一次,当你用笔逐个划去的时候,才发现是那么可怕,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还没有好好孝敬他们,他们就已经老了。都说养儿防老,扪心自问,我们也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更有甚者,还有啃老一族,可悲啊,相反,他们却天天为我们牵肠挂肚、操东操西。

我们的父辈们是最辛苦的一代,年轻时兄弟姊妹多,父母顾不过来,年老时,子女也帮不了什么,他们受尽了人间疾苦,那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双手平凡而伟大,它带来了陪伴,带来了温暖,更带来了幸福。

回家的随笔2

今年暑假,我回家的次数特别多,除了周末外,我经常性的抽个空,或早晨,或傍晚,去看一看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回家的第一件事,我总是这样做:先喊一声“妈”,再喊一声“爸”!

这是应该的,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儿子必须要做的事。我叮嘱自己,在父母还没有来得及称呼我之前,我要喊出我心底的想念。这是为人的礼仪,也是儿子的孝心。小时候这样叫,没有感觉到神圣和庄严,如今这样叫,心里感觉:一天比一天神圣和庄严,一次比一次神圣和庄严。

父母都是耄耋老人了。耄耋,先讲的是岁数,后说的肯定是身体。今年的六月的底上,天还没有热到汗流浃背的程度,但天气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温度相差太大,这对前几年得了脑梗的母亲讲起来,天气相关着身体。

有一天的傍晚时分,最小的妹妹打电话给我:老娘住院了!

为什么?我有点慌张。因为每次老家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健康的。

还不是这老毛病。最小的妹妹说,告诉你,不是让你急,是让你知道。

我忙着,但是最忙也比不过母亲的事,我和妻子立马赶到了医院。母亲在打滴,瘦弱的右手青筋绽出,无力地垂于床边。见了我,母亲拼命直起腰板,最小的妹妹顺手托起,我们娘两四目相对。我站着,看着,想着。小时候是母亲低身看我,现在是儿子低身看母亲。

小时候母亲高兴地看着我长大,现在是我痛苦地看着母亲老去。

母亲的老去是自然法则,但对于儿子来说总觉得如此遽然。

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笑了笑说,无啥,就是右手臂没有力气。母亲知道我会询问病情,也知道我会去问问医生,所以直接对我说了。现在,挂了盐水,好多了。即使真的病情不轻,也没有一个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病重的,我的母亲也如此。

后来的几天,我往返于家里、单位、医院、病床、老家,往返中,母亲做了CT,打滴了五天,吃了一些药,精神略有恢复。母亲开始惦记老家的父亲,开始念想家里的一切,所以想着要回家。询问了医生,医生说:状况良好,可以出院,在家里吃吃药。

这也是一个喜讯。那天,我开了车子,去了医院,将母亲接出了医院,直奔老家。一路上,母亲在无意之间说到自己最近的情况,总体的意思是力气比过去小了。其他不担心,担心的是,今后水落小菜种不动了,我们回家吃不到,不要怪她。我们听后鼻子就酸:把这些蔬菜提高到这么个层面看的,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只是把它理解为无害无毒的经济作物,看到是一种勤劳、一种新鲜、一种稀奇、甚至于一种贴补。

我们很渺小,在母亲面前,我们又一次获得了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我们感谢母亲的教育。我们搀着母亲下了车,扶着母亲踏上了老家的场地,老家的客堂。

回家的母亲,神情焕然,脸上充满幸福。是的,只有回家,才可以看见父亲,看见老家、看见老家里的鸡鸭,可以看见老家前后的蔬菜,可以看见田野,可以看见田野上的绿色。父亲蹒跚着出来,我见了父亲,叫了一声:爸。

那天的中午,最小的妹妹,也没有宰杀鸡鸭,只是炖了一碗鸡蛋,烧了一个鱼汤,妻子捏了一碗茄子,没有烧很多的菜,这是对的,这场景不适合。我们没有在八仙桌上用膳,是在四仙桌上吃饭的。这样好,这样了,大家距离显得近一些,说话可以轻一些,夹菜可以便当些。母亲的胃口不怎么好,我们叮嘱母亲多吃些,理由是医院的饭食比家里差,现在补补。其实,母亲肯定吃不下很多,母亲的身体很虚弱,这从步态里就可以看出,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好到去医院前的状况。

饭后我和妻子回到了南桥。接连的几天,我和妻子都在在我下班后如期回家,去看看母亲,走近场地,也不管母亲父亲在哪里,我总要先找到他们,就像我小时候,读书回家的第一件总是找妈妈、找爸爸,找到了他们,就感觉回到了家,心里开始踏实。

我还是:先叫一声妈,再叫一声爸。后来的几天里,发现母亲的精神状态是一天比一天好,饭食一天比一天多。我们的心头有点喜悦了,心里感谢医院的治疗,感谢医生的医术与仁德,也感谢母亲的意志,感谢最小妹妹的日夜照料。

回家后心里开始舒缓了,也开始睡得起了。难得做梦,也是看见母亲健康的样子,母亲风风火火地去了田里,去地割蔬菜,去地攀玉米,去地……母亲又在灶前灶后忙碌了,煮饭烧饭了,饭菜快要烧好的时候,母亲开始打电话给我了。

电话真的来了,是最小的妹妹的,妹妹一脸苦相。她告诉我:老娘又住院了。母亲生病了,我的母亲即使生病,也总是挑我不在老家、不在她身边的时候,这是为什么?我想问问我的母亲,可我未问,喉咙就哽咽了。

我非常惶恐,想开车去医院。妻子说,我们打的去,有交通卡。节约一世的妻子突然大方。我知道:打的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金钱,留下的全部是情,是爱。

我还是先叫了一声“妈”。母亲的脸上有点笑意,是淡淡的歉意,我读懂了。可这是不对的,生病是身体生存的法则,由不得我们自己。对于八十开外的老母亲来说,随时生病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少有这个想法。可我们这样想是不错的呀!

医院里的母亲天天打滴,我们天天问询医生,医生说什么我们听什么。后来的一天,最小的妹妹说,医生让老娘做一个核磁共振,如果查出来没有啥,还是可以早点出院。感谢上苍!愿母亲还是无大碍。我也 ……此处隐藏6889个字……说多穿点衣服,家里和去年一样冷,你买的衣服,我一点也不放心,昨天在市里跟你买了一件棉衣。你下了车,就打的回家,不要坐摩托车,这样会冻坏身子。

母亲的话,我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如果…可以…我倒永远做个小孩。

远离的家乡,生活教会了我去成熟,面对繁华的都市,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泪水,对那些不可能的事,如果太再意,反会伤了自己。就好比感情,一霜情愿,不如放过自己。祝福你爱的人,永远幸福,自己也会幸福。

窗外落下小雨,天气显然变冷了,街上冷清清的,有些买卖店铺都关门回家过年了。想到自己下午也回家过年了,那份寂寞似乎被荡漾了。

打着雨伞,在初城对面的街上,走了几家关门的饭店,有一家理发店,门口贴有一幅新年对联,装潢的屋顶多了一对灯笼,透明的玻璃门,可以见到两三个女孩子在里做头发。

老板,来个回锅肉吧!接过老板挮来的菜单。

走到街道角处,有一家小餐管开了门,里面没有一个客人,看过墙上的钟表,到了用午餐的时间,老板很客气的说了声,欢迎观临。我点点头回他,随意的坐在一张桌上。

电视在放着过年的歌曲,看过菜单,全是点菜来的,想到一个人吃没啥意思,小乐提前两天回家了,那位叫秘密的女孩,昨天也回家了,走的最后的那个电话没接通,是从朋友那知道她昨天回家了。作为朋友,对她的关怀为免太少了,内心处有种说不出的遗憾。怎么去弥补,我也不知道了,祝她新年快乐,有缘相见。

下午一点,离开车还有三个半,再经过理发店,蒙生了做个发型的念头,回家了,把自己打扮一番吧!停足了半刻,店里的一个帅气的理发师,出来说,帅哥,做个发型吧!我立刻回道,不了,谢谢了。

等待,是慢长的煎熬,就像闲时的车间,有如度日如年。那一分一秒,都是锥心的疼痛。

小屋里走来走去。我想做点什么,来平静自己的心情。洗衣服,昨天留下的衣服,不等过年来洗了。托地,整理床铺,把小屋也收拾干净,回来也有个好心情。

师傅,紫翔前门,

上车吧!

下楼时,小雨还在下着,在楼下的小买店买了一瓶水,和老板打了个招呼。经常下楼来买零食,不知不觉就和老板熟了,老板见我这般打扮,说回家吧,我说,是啊,回家过年。

一路顺风

新年快乐

有了祝福,心情才会喜悦,不管是陌生的,还是熟人的,都是一种虔诚的友谊。

到了那张每天进进出出的门,一点也不紧张,有些同车人在等候。

下了车,我问师傅,多少钱,七块,春运麻。

一面从钱包里拿了七块零钱给他,我知道平常坐车五块,大过年的,又下着小雨,出来跑趟车也不容易。一面打开雨伞,向厂门走去,听到后面师傅说了句,一路顺风。

喂,文丰,我到厂门口,大家都来了,你就到前门来吧!

时间,缓缓流淌,等待的大巴车来了,大家集在了车门口,卖票的在清点人数,他说点到名字的就上车。大家不要急于上车,多耽搁大家一会时间,明天的团年饭,一定坐在亲人的身旁。

我说了声到,接在文丰后面上了车,他先坐下,我把背着的行李,还有他的都塞进了头顶放行李的地方。

大巴车走了,往后回看,那座高高的楼顶,那灰色的身影,昨天流的泪水,明天还会继续吗?。给母亲挂去电话。

妈,不用担心,我上车了。

回家的随笔10

今年暑假想着回老家,不为别的,爷爷身体不好,虽然只放假十几天,但是我想着再不回去,可能没有机会了,高三来了,没时间,爷爷身体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到我读大学,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读大学。

小时候,心心念念回老家,天天野,自由自在的,记忆中的老家挺热闹,午夜梦回,常常忆着老家的竹林,瓦房子,炊烟,堰塘,稻田……

后来啊,有个机会回去了,发现老家似乎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堰塘干涸了,地坝也不大,记忆中的它很大,依旧长着些青苔,竹林也少了很多,不过瓦房依旧,炊烟依旧,因为是过年回去的,倒也热闹,整天坐席串亲戚,也没能好好看看记忆中的老家,只记得好像跟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似乎不让我心心念念了,也许是老家的破旧,老家的无聊,老家的不方便……不过,我的心依然牵挂着爷爷奶奶,毕竟,从小带我到七八岁,心里还是恋着的。

现在,回来了,我知道老家很热,很无聊,但是不回来真怕没机会了,因为爷爷身体不好,他同意了。回到家后,老家似乎比记忆中的更老了,不过,老家也有新的,我们镇上马路都在修建,让我竟然找不着回家的路,路就在身旁不远,我还犯迷糊,倒是让叔叔们笑话了一番,我也很无奈。还有一点,老家真是人少,留下的,大多是些老人,七八岁下的小孩,没有什么生气,至少我们以前,还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倒也没有这么冷清,人真是少了,有个好现象是,我在学校只是在书上听过什么再分配啦,什么保障医疗福利什么的。好像离我很远,在外面待久了,老家也远了,今年回来,什么医保,低保,给老人免费体检什么的,让我还是挺高兴的,不过就是那些什么保的不透明,老人们都糊里糊涂的,但总归还是个好现象。

回来,爷爷辈的老人身体都不太好了,这样病那样病,病真是使人消瘦啊,记忆中四姨婆跟奶奶一样,挺胖挺结实的,昨天她来我竟然没认出来,病了,好瘦啊,病真是折腾人。病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就更突出了,大奶奶和伯妈之间的矛盾,伯妈就一个人,还不跟大奶奶大爷爷们一起生活,感觉好搞笑。还有四姨婆和表叔娘也不能好好的,还有外婆和舅娘,都在同一个屋檐下,可是却无法好好的在屋檐下生活,外婆就经常待在她那屋子里面,也不跟舅娘在同一个桌上吃饭,舅娘跟她妈妈接来一起生活,那也是没办法啊,年龄都大了,还是应该好好一起生活,她妈妈看起来也慈祥的嘛,这样感觉好别扭啊。老家婆媳关系真的很复杂,感觉婆婆奶奶说的有道理,阿姨婶婶更是会说,我一会儿听这个说,一会儿听那个说,真是分辨不出来了,都有道理的样子。

这次回来我老人真是见了很多,老人都是很瘦,背驼,像干枯的老树一样。村里还有三四个中年的叔叔,有一个表叔真是老了,前几年我还见过他,还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前两天看他,两鬓都白了,这才觉得,他们真是老了,我们都大了。

老家流行买房子,建房子,许多叔叔阿姨在外面打工,在屋里买房子,也不住,许多新农村都空着,买的房子也空着。我觉得我们村的布局挺好的啊,有一个大大的堰塘,这两年也修了一下,由于地势的原因,我们围着这个堰塘可以分为上边,下边,当门三大块,竹林也比较多,我觉得环境挺好的,村里的布局我真的觉得挺好,而且现在路也都在改了,都在重修,为什么不把老房子拆掉重建呢?可能没有人有这个想法,都想着在街上买房子吧,虽然这是趋势,但是我觉得,可以把我们村重新修嘛,成本低,而且有地方给你自己随便种点什么菜啦,少种点嘛,也不用什么都去买。而且毕竟是从小生活的地方,难道就忍心它一直破败下去?都去街上住,抛弃它,到时候这老一辈的不在了,这个村就真的空了,难道就这样没了?我觉得不能这样,人不能都想着往富裕的地方挤,也要懂得改造贫穷的地方,否则富越富,穷越穷。要全面提高,而不是舍弃它,当然这只是不成熟的小看法,我也不知道合不合适,有感而发。

《回家的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