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20 09:55:38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7篇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火”,如:划火柴或玩打火机,或者用火点燃纸,破布等等。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许的。看到这一现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让幼儿“玩火”会扼杀幼儿对火的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失去学习和学会自我保护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所以我结合了“空气在哪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探索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一些有趣现象,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的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三、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玻璃杯,一支蜡烛,一张画纸,一盘颜料,一块碎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昨天晚上停电了,屋里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

(幼儿自由回答)蜡烛可以照明,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种蜡烛,请小朋友看一看。

2、幼儿观察、发言、都有些什么蜡烛。

(工艺蜡烛、喜庆蜡烛、杯烛、生日蜡烛等)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蜡烛会在什么地方用到。

3、小结:蜡烛可以照明,可以做蜡笔,蜡纸。

(二)燃烧蜡烛

1观察燃烧的蜡烛

(1)师:蜡烛可以照明,点燃的蜡烛还有许多的现象(点燃蜡烛)我们来看看蜡烛的火焰是什么颜色?(幼儿自由说)

①蜡烛的火焰中间和外边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中间是蓝色的火苗,外边是黄色的火焰。

②蜡烛的火焰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2)感知蜡烛发出的光和热

①请一名幼儿前来用手拢着火苗,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②师:蜡烛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它的火苗在不停的跳动,忽上忽下。

2、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1)师:点燃的蜡烛不要把它吹灭,它会怎么样?(一直燃烧不会熄灭)如果给点燃的蜡烛罩上一个玻璃杯,蜡烛会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言,讲述)

下面我请小朋友做个实验,看看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②蜡烛的熄灭是因为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被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的空气被蜡烛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③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3、实验二:《吸水的杯子》

(1)师: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盛水的盘子中,再把蜡罩上玻璃杯会有什么现象?(幼儿讨论发言)

(2)幼儿操作,观察现象

(3)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彩色的水会被吸到杯子里,(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4)小结:点燃的蜡烛被罩上玻璃杯后,玻璃杯里的空气被点燃的蜡烛燃烧完了,杯子里的大气压变小了,外面的大气压就会把盘子里的水挤压到杯子里。

4、实验三:《蜡烛花》

(1)师:蜡烛燃烧时,周围会流下很多的蜡烛油,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下面请小朋友把蜡烛油盛水的盘子里。

(2)幼儿观察蜡烛油滴在水中的现象。

(3)小结:蜡烛油滴到水中,它会像荷叶那样漂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蜡烛花”。

(三)总结

通过实验一,观察燃烧的蜡烛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蜡烛在燃烧时火焰的中间和外边的颜色不同的,充分让幼儿自由想象火焰像什么?从而知道蜡烛在燃烧时是会发出光和热。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蜡染画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寻求解决的'方法。

2、激发幼儿保护海洋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赤潮前后大海的景象;家用洗涤液及工厂排泄物对大海的污染。

2、活动前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布置主题墙,做好知识准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比较赤潮来之前和赤潮来之后大海发生的变化。

1、欣赏赤潮来之前的景象。

提问: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2、观赏赤潮来时和之后的景象。

提问:现在海水和刚才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海水大片变红的现象叫什么?(赤潮)

赤潮来后,你觉得大海还美吗?为什么?

(二)了解赤潮的成因。

1、赤潮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浮在海面上的红色水藻)

2、这些水藻为什么会繁殖的那么迅速,形成赤潮?(集体讨论)

集体观看课件:赤潮的产生是与人们使用的洗涤液和工厂的排泄物分不开的,它们磷含量非常高,大大促进水藻的繁殖,从而形成可怕的赤潮。

(三)、了解赤潮的危害。

了解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寻求解决的方法。激发幼儿保护海洋的情感。

1、赤潮会给大海带来哪些影响?

2、赤潮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3、赤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赤潮本身是有毒的,另外水藻需要大量的氧气,致使海里的生物缺氧死亡。)

(四)、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赤潮的发生?

(五)活动延伸:

设计宣传画:《让海水变蓝》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发明的欲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幼儿自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活动与指导:

一、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知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助,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师生一起安排洗涤用品展销会。

1。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知名称、用途)。

2。讨论如何安排,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身手,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活动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活动反思:

选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 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 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6

“水果照相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名称、颜色、味道,教学过程中幼儿听的十分认真,在回答问题时也十分积极勇跃,教学活动中幼儿们表达了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整个活动中让学生拥有了宽松而又富有高涨热情的说话的愉悦氛围。

  活动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3.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三.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3.把制作好的想矿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l.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