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徽州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徽州导游词1我总是无端地把徽州与江南划上等号,尤其在微雨的清晨,水墨画般的白墙黛瓦荡漾开的是江南的涟漪;我也无端地认为元曲与徽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乡流淌的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草长莺飞亭台水榭的徽州院落分明写着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去宏村是无意的,因为要去杭州,原只是想在西湖边住下,到湖边某处茶馆内谋杀时间,晚上再到老谋子的《印象西湖》里寻找逝去的传说,最多再找一处周边的水乡,饮花雕,撑乌蓬船,听流水。还是可宝的建议打动了我,告知从杭州去宏村只要三个半小时,完全可以两头兼顾,一席话唤醒我关于徽州的向往,那用徽墨勾勒的黑、白、灰三色水墨画,浅吟着徽曲,摇曳着竹影荷香,上演着《西厢记》与《牡丹亭》。可宝又帮我从宁波租了一台奥迪,联系好一位号称"徽文化民间研究员"的导游,想来如果不重新规划路线去宏村走一遭,怕是于己于人都难以交待。
到达宏村是当日下午两时,形似马三立的导游汪老师接到我们后,将我那粉红色的拎包往肩上一扛便带着我们走街穿巷地找住宿,看过几个老宅子后,还是碧园里的亭台水榭、前厅后院,以及院内盛开的蔷薇和可以俯瞰全村的观景亭打动了我,我心目中的徽州就有着这样一处庭院深深的古宅,那被高高的马头墙隔绝的世界里既有着遗世隔绝的安宁,也一定隐藏着许多陈年旧事,那姹紫嫣红开遍的院落里,又有多少付与了断井颓垣?
当天下午随意在村内走走,村尾的羊栈河内遭遇一群划着竹排水战正酣的学子,水花四溅处,笑面涌动,青春是他们的,与古老的宏村相互辉映。沿着石阶而上,雷岗山头的十三村老宅子高高掩映于竹林蕉叶之下,斑驳的白墙映衬着蓝天,泛着温暖的夕阳。
从雷岗山头下来,沿着古人在邑溪河上拦河建坝引水而筑的水圳而行,看那水圳在那深深的巷弄中九曲十弯,斗折蛇行,穿堂过屋,时见人家在水圳中洗衣涮碗,是寻常日子中最寻常的妥贴。
行走在长长幽深的巷弄里,那被经年雨水冲刷的白墙斑驳着历史的沧桑,花纹精美的砖雕一笔一划地镌刻地前世的繁华,一扇扇高高立起的拱门既制造了空间上的错落,也让巷弄显得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如一天然镜框将民居镶嵌成活动的风景,依稀看到巷弄深处款款而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女孩,顷刻又被迎面遇到的挑着扁担卖糯米饼的老妇人推远。
夕阳下最美的还是南湖,一潭澄碧,水平如镜,将那天光云影、黛瓦白墙、垂柳花藤和远山飞鸟一一收录,动静相宜,虚实相生,明暗相间。听汪老师说,再过两个月,等南湖上荷花开遍,微风拂过,满径飘香,那将是南湖最美的时候。找一处树荫在湖边坐下,看成群结队的画者手持调色板在纸上涂画着他们眼中的徽州,听小贩们用黄梅调般的声音兜售着货品,品尝着儿时之后便久违了的桑葚果,当那暗紫色的果液从齿间舌面流过时,让我远逝的童年记忆与这夕阳下的南湖撞个满怀!
是夜的晚餐是在碧园后花园内享用的。数块腊肉、一碟青菜、一羹汤,慢慢嚼来,口舌生香。儒雅的碧园主人在一旁告诉我们腊肉的制作工艺,竟是猪肉腌好用太阳晒制而成,能在长时间高温下做到不腐是因那猪肉是冬至之日杀得的,当中玄机无从解释,只知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秘方。
饭毕到夜色中的宏村散散步,村民也好,旅者也好,画者也好,摄影者也好都如倦鸟归巢,而繁星与蛙鸣开始热闹起来。穿行在那些长长的黑黑的巷弄里,偶有昏黄的灯光从虚掩的房门投射下来,而大多的灯光却被高高的马头墙封锁在深深院落之内,如那旧时的徽州女子,日复一日地清灯孤影独守空房,等待着远走他乡的丈夫的归来,从那一方滴水的天井透来的天光中遥想外面的世界,那些威严矗立的贞洁牌坊又记录了多少女子的漫漫长夜?
返回碧园时,园主已为我们备好了夜话的茶。小啜一口,唇齿间有着淡淡的艾草芬芳。于是当晚,饮着艾草茶,背倚"美人靠",对着碧园书写着"圣人孩之"的旧时厅堂,听汪老师讲宏村旧事和徽派建筑。汪老师对宏村的解读包括风水、功能、民俗和文化多个维度,他眼里的宏村是立体的、丰满的、有生命的,那些砖雕、木雕、窗雕、门楼、天井、鹊尾、雀替、斗拱、斜撑……无一不是徽文化的外现;以及之后老人对旅游书上关于宏村"牛形"布局论的批驳,对时下盛行的"旅游资源庸俗化"的抨击,甚而至于谈吐中时不时蹦出几个网络语、外来语或流行语,让你面对他时会暗自惊诧,在这看似闭塞的村庄内,一个老人却能拥有如此深遂的思维和开放的视角。在汪老师面前,碧园的主人话不多,偶尔插上一两句,寥寥数语,却有着思想的份量(回来后意外地发现了他的博客,果然字字珠玑)。是夜到夜凉如水,方才回房歇息,一夜无梦!
次日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推开纱窗清新晨光涌入……
徽州导游词2一直仰慕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早就听说韩再芬主演的舞台剧《徽州女人》。不同于其它戏剧,没有铿锵的锣鼓,也没有抽象的脸谱,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的新编黄梅戏风格舞台剧《徽州女人》在一片寂静中开场了。
《徽州女人》共分《嫁》、《盼》、《吟》、《归》四幕。所表现的是上个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在皖南徽州地区,有一个(或一群)女人,十五岁就出嫁了,花轿抬到公婆家,而未曾谋面的如意郎君却剪了辫子悄悄的“革命”去了,于是,她就独守空房,苦苦期盼丈夫的归来。
一等就是十年,她孝敬公婆如同亲生父母,每天到村头的水井担水,望眼欲穿,日日思君不见君,却不见她男人的踪影。
这就这样盼啊盼,又在寂寞中熬过了十年,盼望变成了绝望,公婆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寒寒的夜晚,听着隔壁小叔子家孩子的啼哭声,她的春情在涌动,然而冰河般的人生,她又能怎样呢?无奈的她只能对天长叹、以泪洗面。
整整苦等了三十五年,日日夜夜盼他归,归来已是红颜褪。她的男人终于告老还乡、叶落归根,然而已有妻室和儿女的他却根本认不出她是谁……
这是一个悲怆的徽州女人,她恪守贞洁、孝道、伦理,同时也把自已推向了冷酷的深渊。舞台上画一样的徽州地区古老民居、深宅大院的布景,反衬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压抑和人生的凄凉,而池塘睡莲的背景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情思和相聚的愿望。反复多次的洞箫音乐一方面把观众带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另一方面则抒发了女主人公惆怅满腹的思绪和盼夫思夫的心情。
立体式的舞台背景、糅合西洋乐器的音乐,使《徽州女人》从乡土气息里脱胎换骨,它恢弘大气、惟美至真,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尤其是韩再芬的表演,已不是单纯的戏曲表达,她传神的眼睛里泪水涟涟,那细腻、饱满、柔韧的唱腔就是唱在你的心上,引起你的共鸣。特别是她娴熟的动作,就象一个舞蹈演员,她的纤纤细手在不停的转换,引领你的遐想,她穿着舞鞋的足尖在舞台上旋转, ……此处隐藏11501个字……蒙于此。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邑人曹文植倡仪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保存完好。
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个有空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浙江。主体厅堂时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和住宿,活动用房。中间辟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
徽州导游词14三月的雨巷柳暗烟迷,一条青石板小路,一把油纸伞,宁静、安详。这是一幅娟秀淡雅的水墨画,没有纷争,远离喧闹;这是一篇清新脱俗的散文诗,写满沧桑,饱含风韵……悄悄打马而过的行人都会驻足,和这白粉墙、青黑瓦、马头墙结下不解之缘;即便擦肩而过,也难忘那醉人的茶香和那一朵朵艺术奇葩——这就是徽州!
生活在这水墨画里的人们自然对家乡钟爱有加:
有人说黄山旅游是山上看风景,山下看文化,这文化指的就是徽州文化。(叶子)
新安江畔,十里画廊,河流宛如一条白丝带,缓缓飘向远方,那水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几只水鸟降落水面,这条碧波荡漾的河顿时灵动了起来!(胡笳(jiā))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木雕也远近闻名。屏风上是牡丹,那样绚烂的年光,将所有的希望盛开在这一刻;是寒梅,在凛冽寒风中独自绽放,是寂寞也是一种豁达。花草、鱼虫、鸟兽,圆雕、浮雕、透雕,那是一代代文化的沉淀,收藏着岁月的故事。(丁琳)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地名也会被按上谜面,不妨来猜猜这些地名吧,可得用徽州方言哦。吃饭不用筷,潜口;月亮地里打伞,唐越(挡月);两个打一个,沙溪(双欺)。(鲍怡琳)
徽州构建了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名中的"徽"字便源于徽州。古时称徽州为"新安",我省知名的新安江,也就是取名徽州,从而代指安徽。
徽州曾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经济、文化重地,徽商的脚步遍布祖国的大城小镇,徽菜位列八大菜系,徽剧、徽雕、新安理学、新安画派等都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早已家喻户晓。
徽州印象就是一幅淡淡的水墨写意,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嘈杂喧哗,这份坦然也是徽州人的写照。徽州的建筑民居多白墙青砖黑瓦,诗中有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青石板,马头墙,黛瓦房,雕梁花窗,回廊挂落,这都是建筑艺术上的奇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徽派特色建筑的代表——马头墙。
在主要以砖木结构建造房屋的年代,没有消防队,防火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严重。当时的徽州也是如此,在任的知府要求百姓修建"火墙",用高耸的墙壁来阻隔火源。后来人们将防火墙美化修饰,"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就成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一层层、一座座,高高矗立、错落有致……
马头墙精妙的造型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形态各异,线条多变,欣赏价值无处不在。马头墙一般贴有山水、人物画,有的甚至由雕砖装饰而成,上面刻有鱼和避邪小鬼的图案,体现了民间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态和人们无穷的智慧。
如果说徽州恬静的山水是一首舒缓的歌谣,马头墙就是这首音乐里跳动的音符,让你久听不厌,百看不倦!
徽州导游词15说起徽州女人四个字,想必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贞洁牌坊,那几乎就是徽州女人的象征。其实牌坊在徽州前前后后已有780年的历史了,从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统三年(其中元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七年的十年内被称为兴安府)。这是一个漫长的徽文化演绎,在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也被誉为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其历史,文化是相当深远的。
而这牌坊就是徽文化中的典著,与祠堂,民居统称为徽州三绝。
牌坊其实古时人们为生前享有功名,或是教化有功,又或是躬身践行封建伦理道德有突出表现的人物而建立。同祠堂几乎比较相似,但还是有所区别。其中也有为女人设立的贞洁牌坊。在许多民国时期,或是清代的电视剧中,我们不难见到贞洁牌坊,而围绕此牌坊的电视剧,更是更加深切的反应出在封建思想的道德下,那些死了男人的女人们,在牌坊的压力的下,倍受苦难与折磨,好比《牌坊下的女人》,尽管不能按剧情游走徽州牌坊的历史,但其中至少也提及到牌坊对当时的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再对比贞洁牌坊,如果寡妇一生保持身子洁净,不与男人有染,死后就会为此建一个牌坊,由此而高宗耀祖。
牌坊对女人而言,或许是残酷的,在没有一个前提的情况下,就是断送一生幸福的危险工具。但对男人而言,若是谁家在县上或是镇上,建了一个牌坊,那就是有声望的象征,人人对其尊重并维护。
再回去徽州女人的身上,看到徽州女人,就会看到一个封建思想的时代(当然这里的时代是要退后百年的)。
那时的女人无疑是没有自由的,再往前推去,就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在家里,也是男人说得算。当然在历史的天空下,徽州女人尽管是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但是近代那些守贞洁的女人,要名分的女人,追求自由的女人,都在与时代竞争。但是我们是否注意过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有这么一个女人,彻底颠覆了这一伦理道德,成为徽州乃至中国历史上绝无仅存的另类女人,她就是具有谜一般传奇身世的赛金花。
暂不说这赛金花是何等的传奇,但至少在她身上,我们认识到徽州女人也时代的并进下,也是在不断的成长,思想也是有所提高。当然这是特列,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这般,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熟知徽州女人最为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甘愿为亡夫守一辈子的寡,有的是一路甘心,但也有半路“出轨”。她们也许是衣食无忧,但她们并不幸福,她们的脸上永远挂着病态的苍白。或许她们也是楚楚动人的,但美丽在缺氧的庭院中只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她们自闭于方寸阁楼,望守着天井漏下的一片光亮,无奈地看着燕来雁去芳华流失。徽州女人是这般无奈,与针扎。但她们也是聪慧的,温顺的,历史上的许多君王都曾一度的迷恋的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显徽州对汤显祖而言,也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梦。在这片大地上,记载着大大小小的故事与传说,它的文化,它的生存之道,在千年的风雨中,不断的自我成长,早已形成一个标志性的形象。我骄傲自己也是徽州女人里的一个,她们的文化由我们这些子女继续传承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